新闻动态

宋代诗人的一首唯美秋诗,全诗八句皆是妙笔,读后让人回味无穷!

发布日期:2025-10-08 22:47    点击次数:67

秋天的美,宛如一首舒缓的抒情诗,不似夏花般奔放,也不若冬雪般张扬,只是悄然舒展,静静蔓延,于无声处叩击心灵,令人不知不觉间沉醉其中。

读秋,是一场与自然的深情对话,既需一双捕捉美好的慧眼,更要有一颗细腻敏感、善于感悟的心。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笔下的秋,或悲或喜,各有千秋。

李白高呼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刘禹锡慨叹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他们以独特视角打破对秋的固有认知。

而下面宋体诗人孔平仲的秋诗,另辟蹊径,彻底摆脱 “悲秋” 窠臼,将秋天的美推向全新高度。

图片

《霁夜》

孔平仲〔宋代〕

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这首诗的大意是:

从睡梦中醒来,微启惺松的双眼,只见窗栊在朦胧的月色下,富有韵律,耳边隐隐也听到城墙角楼上传来的风铃叮当声。

忽然想起睡前曾有急风骤雨,虽然眼前这淡月笼云的景象还是一样,但那急风骤雨现在已不知飘向何处了。

只留下早就开始零落的秋叶,发出在亲吻大地时的秋的琴韵,眼前也似乎浮现出草坡上的萤火虫在凉意渐浓的夜空中划出流动的光的迹。

明天早上准备从南边窗户远望,那庐山巍峨的雄姿,一定被夜雨洗涤得一片青翠,更具一番秋日清爽的诱人魅力。

孔平仲的诗很接近苏轼的风格,清新深婉,饶有思致。这篇《霁夜》;是他的写景佳作。

图片

首联描绘了一个寂静的深夜,诗人从梦中醒来,听到城墙上的铃声。

通过“寂历”和“深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氛围,而“戍墙铃”的声响则打破了这种宁静,暗示诗人内心的波动。

颔联以问句形式写出风雨过后的景象。狂风暴雨已经消散,只剩下朦胧的月光和未散的云层。

这里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也隐喻了诗人从纷扰中逐渐归于平静的心境。

颈联进一步点明时令已入秋。落叶的沙沙声和流萤的微光,共同构成了秋夜的清凉与孤寂。

“独”字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而“凉意”则既是身体的感受,也是心灵的写照。

尾联诗人展望次日清晨,雨后庐山将焕然一新,展现出万丈青翠。这一联以明朗的笔调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豁达之情。

“洗出”二字尤为精妙,既指雨水的洗涤,也暗含诗人对心灵净化的向往。

全诗抓住明亮的秋月,飘落的秋叶、阵阵秋声以及点点秋萤来写雨后秋天的景致。点点流萤,为整个画面增添了盎然秋兴。

明日“南轩望”庐山,呼吸清新空气,满径落叶,雨后苍翠的庐山,尽收眼底,则其况味不言自喻,读者似乎也可领略到了秋趣。这样,一幅格调清新动人的雨后秋景图,就栩栩如生了。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